【山之鲜】舌尖上的中国 徽州臭鳜鱼‖桂鱼‖臭鲑鱼◆净膛后9两_奇瑞导购网
商品详情
  • 【山之鲜】舌尖上的中国 徽州臭鳜鱼‖桂鱼‖臭鲑鱼◆净膛后9两
查看
详情
配送费: 通勤包邮
卖点:

价格折扣节省
¥37.806.88¥11.8
0人已购买,赶快下单吧!
数量有限。赶快下单抢购吧!
倒计时7932038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 

【友情提示】

1、臭鳜鱼划分标准一般以8两为界,8两以上为标准鳜鱼。

2、气温日渐升高,宝贝的包装成本有所提高!现推出真空包装,附加冰块,可提高臭鳜鱼的保质期!现在可以满足全国大部分地区发货!亲们想品尝的话,可以直接下单了!当然 新疆、西藏等地区,离产地太远的买家朋友!不妨先收藏本宝贝或本店铺,待气温适宜季节再选购。未与们联系直接拍下,我们不能发货的,敬请理解!

3、为满足有些离产地较远的买家朋友,本店推出了一款真空包装的熟食臭鳜鱼,可以满足全国发货!

 熟食臭鳜鱼链接地址:

4、宝贝收到后即放冰箱冷冻层保管,现用现取,用几条解冻几条,避免反复冷冻解冻,利于保鲜

5、所有图片均为实拍,宝贝采用传统手法现腌现制,自购透明食品袋真空包装,非正规包装(无品名/商标/日期),要求正规包装的亲们请绕道,敬请配合!拒绝拍下后以“包装不好”为由的中差评!

【鳜鱼简介】

    鳜鱼又叫桂鱼、鳌花鱼,是生活在江河、湖泊和水库中的底层鱼类,在我国分布广泛,南至中国广东、北至黑龙江的几乎所有江河湖川,唯以长江中下游水域为多。

   鳜鱼与黄河鲤鱼、松江四鳃鲈鱼、兴凯湖大白鱼齐名,是我国“四大淡水名鱼 ”之一,肉多刺少,洁白细嫩,呈蒜瓣状,肉实而味鲜美,为鱼中之佳品。唐朝诗人张志和写下的著名诗句“西塞山前白鹭飞,桃花流水鳜鱼肥”,赞美的就是此鱼。明代医学家李时珍将鳜鱼誉为“水豚”,意指其味鲜美如河豚。

    新鲜鳜鱼烹饪时清蒸、红烧、糖醋、炸溜均可。

【徽州臭鳜鱼简介】

   徽州臭鳜鱼也叫“腌鲜鳜鱼”、臭桂鱼”,是徽菜代表性传统佳肴,也是徽州人特有的吃法,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。鱼先腌后烧,肉似臭实香,嫩而鲜美,具有特殊的发酵香味,过口不忘,风味独特,食后咋舌!吃过的人都会留下很深的印象。

    没吃过臭鳜鱼的人,第一次吃臭鳜鱼,会稍微有些排斥,不敢下筷,因为鳜鱼发出的似臭非臭的气味,叫人有点担心。其实,你一点不用担心,这绝不是鳜鱼变味而发出的异味,这是这道菜独有的风味,可以先试着夹起一小块儿,细细咀嚼的过程就是脱掉败絮、露出金玉的过程,越来越香,并且会觉得有一些别样的新鲜。余味悠长,口感筋道,并非一般的鲜鱼能比。真要说类似口感的,当属大黄鱼,如蒜瓣一片一片的鱼肉雪白,像极了少女的嫩滑肌肤;细细品来,其肉质的口感介乎于腌肉和鲜肉之间。套用法国著名雕像家罗丹的助手葛赛尔的话来说:它“臭得如此鲜美”!你会从心眼里折服,徽菜把它当作招牌菜,绝非浪得虚名。

【徽州臭鳜鱼腌制】

   将大小适中、品质优秀的新鲜鳜鱼整条用淡盐水(淡盐水的比例大约是500克水放5克盐)腌浸在摄氏25度左右的瓮中并用重物压实,经过六、七天,期间还要定期翻动,鱼体便发出微微的臭味(其实闻惯了你会觉得这种味道是如此之香),但鱼鳃仍是红的,鳞不脱,质不变,就成了臭鳜鱼。

【徽州臭鳜鱼烹饪】

   烧制时,先将腌好的鳜鱼去鳞去鳃,剖腹去内脏,洗净,并在鱼身两面各划几条斜刀花,然后晾干。猪肉、鞭笋切成片,青蒜切成六分长的小段。锅底生旺火,放入生猪油,烧至七成熟时,投下鱼,炸约一分钟后翻身,待两面呈淡黄色时,倒入漏勺沥油。

    在倒出沥油时,原锅内留少许余油,下肉片、笋片略炒后,放入鱼,加酱油、白糖、姜末、水五两和老酒若干,用旺火烧开,改用微火烧约四十分钟,至汤汁快收干时,撒上青蒜,用湿淀粉调稀勾薄芡,淋上熟猪油起锅。

【徽州臭鳜鱼典故】

   关于这道菜的起源还有一个传说。

    话说有一年,徽州府调来了个姓苗的知府。此人嗜鱼成性,食不离鱼,且爱吃活蹦乱跳的鲜鱼,尤其是鳜鱼,这可就难坏了他手下的衙役们。因为徽州境内重峦叠嶂,水流湍急,难产大鱼,徽州人吃鳜鱼都要从贵池、铜陵等沿江地区靠肩挑运进,往返一趟要六七天时间。由于当时没有保鲜设备,鱼一腐烂就只好丢弃,使得一些商人因此折本而破产。商人只有在气候转凉时,才到江边去购鳜鱼,用木桶盛装,雇挑夫沿池州至徽州的府际干道挑往徽州山区贩卖。

    扁担铺地处池州至徽州府际干道的中段。一出扁担铺就到了徽州地界,翻过上七里下八里的羊栈岭古道,就是古黟的宏村。这一年,经常给苗知府运送鳜鱼的衙役王小二看天气转凉了,就雇了八个挑夫到江边去收购活鳜鱼,然后赶紧往回赶,一则是交差,满足苗知府的食鱼欲,二则自己也想赚一笔钱好好过个年。可是天公不作美,上路后天气热了起来,鳜鱼在桶中开始窒息。王小二只好催挑夫日夜兼程往前赶,到了扁担铺住店后,王小二打开桶盖看看,不少鱼已经窒息而死了,散发出一股臭味。王小二着了急,受堂杖只是皮肉之苦,可要返回贵池重买,钱由哪个出?自己要血本无归了。所幸这王小二脑瓜子灵活,情急生智,忙叫挑夫把鱼刮鳞剔腮,剖肚剔肠,然后在鱼身上抹上一层食盐杀杀臭味,这样不至于亏本。为试鳜鱼“腌鲜”的味道如何,王小二提出几条大鳜鱼叫扁担铺一饭店厨师煎烧。厨师放了佐料红烧后,大家试着尝了尝。真是不吃不知道,吃了吓一跳。大家认为虽与鲜鳜鱼味道相差很大,却别有一番风味。王小二笑了,主意已定,叫众挑夫饭后继续赶路,将“臭”鳜鱼尽快挑到徽州府,众人均不解其意。

    王小二的兄长王老大是府前街一家名餐馆的厨师。王小二一到徽州府,没有忙着去衙门复命,而是将八个挑夫挑的16桶臭鳜鱼全部交给了王老大。王老大雇请来城里的诸多厨师,洗净臭鳜鱼,然后配姜、蒜、椒、酱、酒、笋等佐料精烧细制,又写了一条“徽菜珍品风味鳜鱼应市,本店免费品尝”的横幅拉出来,立即吸引了许多顾客,不少达官贵人、市井人家应约而来,品尝“风味鳜鱼”。大家吃过鱼后,都连连道好,问王家兄弟是用什么神奇的佐料烧制的,王家兄弟笑而不答。

    再说苗知府没有如期吃上王小二去贵池购买的鲜鳜鱼,早已对鱼馋涎欲滴,正在这时,王小二从府前街端了一锅“风味鳜鱼”送到苗知府的餐桌上,苗知府顾不了多问,张口一尝,道:“风味鳜鱼,名不虚传!”原来这“风味鳜鱼”闻起来臭,吃起来香,既保持了鳜鱼的本味原汁,肉质又醇厚入味,同时骨刺与鱼肉分离,肉成块状。苗知府吃了还想吃,不再向王小二追问要吃鲜鳜鱼的事了。臭鳜鱼由此声名远扬,一跃而登上徽菜谱。

    自此以后,王家兄弟便在徽州府的市中心开了一家“风味鳜鱼馆”,做贩卖烹饪一条龙生意,用“风味鳜鱼”品牌招揽顾客,生意红红火火。据说有时鳜鱼未腐到位,王家兄弟反而要挑夫将“桶鲜鱼”往回挑一程,臭了以后才挑往鱼馆烧制,以求烧出“风味鳜鱼”的特色。

【制“臭”鳜鱼的关键】

(1)在腌制“臭”鳜鱼的过程中,温度和盐量的变化都起到了决定性因素。一般情况下温度在10-30℃为宜,在此范围内温度越高腌制的速度越快;盐量则以每25kg鳜鱼400-500克盐为宜,在此范围内盐量越少腌制的速度也越快。以25kg鳜鱼500克盐为例,当温度在10-20℃时,腌制时间约为7天,当温度在20-25℃时腌制时间约为4天,温度在25-30℃时则需2天时间便可腌制完成,达到“臭”的效果。

(2)腌制“臭”鳜鱼的桶以选用木桶为佳,这样才能使“臭”鳜鱼“臭”味醇正。在腌制过程中外加重物压制可以使“臭”鳜鱼烹制后肉质紧密,每天上下翻动一次能使盐份均匀地渗透每一条鳜鱼,使其出品统一。

(3)腌制“臭”鳜鱼还可以分为整条腌(适合于250克-500克/条的鳜鱼)和块状腌(适合于较大的鳜鱼,改小块后再腌制),烹制后风味都一样,但因块状鳜鱼具有易受味,便分食的优点,故而更受食客们之喜好。  

 

本网站上所发布的文字图片均收集自互联网,如有侵犯您的版权或隐私,请您联系我们(woaini#foxmail.com)删除!
奇瑞导购网版权所有@1997-2021